今年以來,A股退市個股已達9只,未來不排除更多退市案例會出現。退市新現象折射了監管層加速出清A股問題公司,提升上市公司整體質量的決心。可以預期,退市制度的“剛性”至少將在政策完善與從嚴執行兩個方面得到強化,從而形成流水不腐的退市常態化機制,補齊優勝劣汰的A股市場生態關鍵短板。
當前,A股退市呈現新面貌。退市渠道更加多元,除傳統的財務性指標強制退市外,重大違法退市、主動退市、重組類退市等多類退市案例增多。退市制度更加嚴格,除去年退市新規完善重大違法強制退市之外,今年啟航的科創板在退市制度方面再進一步——取消暫停上市和恢復上市。退市制度執行力度更強,監管層對嚴重擾亂市場秩序、觸及退市標準的企業堅決退市、一退到底。
日前召開的金融委會議強調,以科創板改革為突破口,加強資本市場頂層設計,完善基礎制度,提高上市公司質量。退市制度是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基礎性制度,也是資本市場發揮優勝劣汰的資源配置功效的重要環節。與國際成熟資本市場相比,我國退市制度還存在標準相對單一、渠道不夠豐富、配套法規尚待完善、地方政府“談退色變”、上市公司保殼成本低等問題,成為制約資本市場功能發揮的短板。對此,監管層釋放的種種信號意味著,增強退市制度“剛性”將從政策面和執行面雙管齊下。
從政策面來講,退市制度完善是應有之義,重點有二。一是完善與退市相關的法律法規,特別是投資者權益保護、司法救濟相關政策。我國股市以散戶投資者為主,幾乎每家上市公司都有數以萬計的中小股東,退市勢必影響他們的切身利益。對此,既要注重建立賠償基金,在保障范圍內給予一定補償,更要注重完善投資者利益受損后的訴求、索賠機制,完善民事賠償、集體訴訟機制。二是時機成熟可考慮推廣科創板退市制度,避免劣質公司繼續上演“不死鳥”神話。
從執行面來講,“一退到底”是基本原則,多元退市是靈活手段,可借鑒國際經驗,鼓勵通過吸收合并、重組上市和出清式資產置換等方式進行重組類退市,即可化解存量風險,使上市公司“脫胎換骨”,又可減輕部分市場主體對退市的阻力。目前,這類案例在增多,比如,小天鵝通過吸收合并方式退市、東方新星以賣殼方式退出、*ST嘉陵以出清式資產置換退出。
繩鋸木斷,水滴石穿。瞄準退市常態化的市場化改革方向,加速出清劣質公司,進一步理順市場定價機制,暢通股市“入口”“出口”通道,各方合力推動形成有利于長期資金入市、居民財富保值增值的良好市場生態。
(責任編輯:蔣檸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