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報道,中國互金協會監測發現,現在仍有部分機構或平臺“穿馬甲”,以手機回租、虛假購物再轉賣等形式變相繼續發放貸款,有的還在貸款過程中通過強行搭售會員服務和商品方式變相抬高利率。其中,以手機回租形式最猖獗,“回租貸”相關平臺已超過100個,注冊客戶數百萬人,大多數目標客戶鎖定為大學生。
報道稱,有些平臺以手機回租形式發放貸款。如“某回租”平臺,先以評估價格(即借款金額)回收用戶手機,然后將手機回租給用戶,并與客戶約定租用期限(即借款期限)和到期回購價格(即還款金額),回購價格高于回收價格部分以及相關“評估費”、“服務費”,即借款利息。
網民表示,“現金貸”變著花樣行高利貸之實,玩著各種套路逃避監管,呼吁相關部門擴大“穿透式監管”,并加大懲處力度,提高監管震懾力。與此同時,呼吁引入社會各方面力量,構筑靈敏有效的立體監管體系。
網民“薛洪言”指出,“回租貸”這類業務若不能納入統一監管體系,容易引發放貸資質上的監管套利問題,此類業務本身在貸款資質、資金來源、貸款投向、杠桿率、利率、催收等方面也容易產生各類風險隱患。
在互聯網金融領域,雖然我國金融監管確立了“穿透式監管”原則,但是網民“盤和林”認為,“穿透式監管”亟待擴大,而且還要監管前移,并建立相應的法律懲戒追溯機制,不能局限于“頭痛醫頭”。
要根治“現金貸”亂象,還需依靠社會合力。網民“莫開偉”建議,建立“現金貸”聯合監管社會合作平臺或機制,充分引入社會各方面力量,構筑靈敏有效的立體監管體系。即分轄區建立“現金貸”監管信息平臺,將貸款利率、貸款方式、催收方式等向社會公開,提高經營信息的透明度,消除信息不對稱現狀;同時,建立舉報獎勵機制,鼓勵社會民眾和借貸者對違規高利貸、暴力催收等行為進行舉報,對舉報問題一經查實,無論程度輕重,一律吊銷金融牌照。
還有網民認為,借款人自身也應提高理性消費意識和還款能力的合理評估,為自己的借款行為劃定“邊界”。網民“夏心愉”認為,大多數“現金貸”借款人都有一個共性,缺乏自控能力。應該對自己還款能力進行確切的評估。
(記者 曾德金 整理)
(責任編輯:關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