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學毅
有對比數據顯示:二季度以來,新基金成立數量176只(A/B/C份額分開計算),同比減少了25%;5月份以來新基金募集規模420.07億元,同比銳減近九成。足見,A股震蕩不斷,債市違約恐慌,公募基金陷入罕見的發行難。
在此背景下,有基金公司在發行新產品時,宣傳上下了一番功夫。但筆者注意到,越來越多的“花式宣傳”苗頭不對,有劍走偏鋒的味道,也有走火入魔的前兆。
某銀行系基金官方公眾號在推薦新基金時,這樣描述其擬任基金經理,“他從小就一直開啟了‘學霸模式’,參加過多次奧林匹克數學競賽、奧林匹克物理競賽,并多次拿到金牌,優秀到直接越過中考、高考,一路保送至清華,大學里年年獎學金拿到手軟,現在成了投資界的基金經理。”基金經理的學習經歷,似乎成為該新產品最大的賣點。但需要注意的是,基金經理的以往學習經歷與其管理的產品業績,并無直接聯系。如此渲染,恐怕有誤導投資者的嫌疑。
基金的此類“花式宣傳”,費盡心機。
筆者注意到,《證券投資基金銷售管理辦法》明確規定,基金宣傳推介材料必須真實、準確,與基金合同、基金招募說明書相符,不得有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者重大遺漏,不得夸大或者片面宣傳基金,不得登載單位或者個人的推薦性文字等。基金宣傳推介材料登載過往業績的,也有明確的嚴格要求。
筆者認為,在當下股債市場雙雙低迷的背景下,基金公司進行產品銷售宣傳時更應合法合規,在投資業績無法保證的情況下,更應維護好基金行業的信任度。所以,基金公司賣基金的這些“花式宣傳”應適可而止,莫再過度宣傳或片面宣傳。在任何市場背景下,基金宣傳最打動人的不是招式多么新穎,而是投資業績能否經得起考驗,基金經理是不是在“用心”做事。換句話說,在當前嚴峻的市場背景下,要讓基金宣傳推介材料的每句話實實在在送達投資者的心里,靠的是“誠”,不是“炫”,要有“心”而非“心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