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過去的2020年,信托行業因個別機構風險暴露,聲譽蒙上陰影,加上強監管持續加碼,行業進入艱難轉型期。
不過,行業的頭部公司依然穩健。1月16日,第一財經記者獲取的58家信托公司2020年財務數據顯示,凈利潤超20億元的信托公司有8家,其中,中信信托以38.52億元凈利潤位居榜首。第2、3、4名分別為華能信托、平安信托和重慶信托,去年實現凈利潤分別為37.65億元、30.85億元、28.03億元。
另外,受風險項目的影響,華融信托、雪松信托和華信信托2020年實現凈利潤分別為-7.29億元、-12.23億元、-26.52億元。
行業分化還在加劇
信托行業“強者恒強、弱者愈弱”,2020年,信托公司在盈利能力上分化繼續加劇。
雖然2020年是信托業困難的一年,但信托頭部公司的業績數據依然向好,前4名頭部公司比2019年前4名多賺了13億元。頭部公司中,中信信托以38.52億元凈利潤位居榜首,華能信托37.65億元、平安信托30.85億元、重慶信托28.03億元緊排其后。
2019年,中信信托實現凈利潤34億元,華能信托以31.6億元排在第2,華潤信托、重慶信托以28.9億元、27.4億元分別排名第3、4位。
(2021年58家信托公司凈利潤排名)
對于凈利潤的增加,平安信托相關人士對記者稱,2020年得益于加速轉型,升級打造以特殊機會為特色的領先多元投資平臺,構建了從非標向標、從融資到投資、從規模優先到質量優先的全新增長模式。例如,推動標準化與凈值化轉型,率先建立信托行業首個標準化產品中心,推出固定收益、證券投資、家族信托、資產證券化等拳頭產品,全年向市場供應標準化產品超過700億元。
“另外,公司四大核心業務之一的‘特殊資產’業務全年累計投資規模突破200億元。”上述人士表示。
重慶信托相關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稱,“資管新規”出臺后,監管部門對信托行業轉型發展提出明確要求,投資類信托成為行業轉型的重要方向。“隨著我國資本市場發展態勢轉好,呈現震蕩上行的行情,我們抓住市場機遇,推出類固收產品,掛鉤券商股票收益憑證;此外,還持續發力資產證券化業務,并在2020年12月參與發行了國內規模最大一單證券化產品業務;去年以投資類信托、資產證券化、家族信托、慈善信托為代表,各類創新業務規模達到854.09億元。”
由于宏觀經濟依然面臨嚴峻挑戰,一些中后部信托公司在過去累積的風險加速暴露。上述58家信托公司中,有4家信托公司的凈利潤為負數,分別是長城信托凈利潤-0.99億元,華融信托凈利潤-7.29億元、雪松信托-12.23億元,華信信凈利潤為-26.52億元。
行業轉型并不順利
2020年,信托行業的一大任務是壓降融資類信托。截至去年末,重慶信托融資類信托余額1088.45億元,較2019年末下降了222.7億元,降幅近17%;平安信托壓降通道性業務規模505億元,壓降融資類業務規模317億元,壓降房地產業務規模315億元。
不過,就整個行業來看,有業內人士認為,去年行業融資類規模壓降1萬億元的目標可能難以完成,信托業轉型也并不順利。
金融研究院研究員喻智稱,標品信托是信托公司的轉型重點,金融類產品增長可期。信托公司保證未來業績的穩健,發展標品信托刻不容緩。
“另外,2020年年末房地產信托雖然有短暫的回升,但受限于額度和房企的‘三道紅線’政策,該類業務的新增規模大幅增長難以持續,房地產信托產品目前主要發展方向在于股權投資和永續債投資等形式的投資類產品。隨著疫情影響減弱,經濟和政策均將逐步回歸常態,加上近期監管層對地方債務風險的重視(區域融資限制),信托公司開展政信業務的機會可能有所增加。”喻智表示。
“結合信托行業的演進路徑、國內監管政策變化,以及信托公司的發展現狀看,中國信托公司依據自身資源稟賦,可以從財富管理、專業資管和私募投行三個方向探索未來的轉型方向。”畢馬威(中國)金融行業戰略咨詢合伙人支寶才稱。
具體而言,以資金為驅動的私人財富管理機構。重點依托財富管理與家族信托業務,利用信托牌照財產保護、風險隔離與全委托賬戶管理的優勢,從客戶需求出發,圍繞私人財富管理的核心訴求提供資產配置方案與增值服務;以投資為驅動的專業資管機構。信托公司轉型專業資管機構需重點提升投研能力與風險控制能力,重點發力證券投資信托與基金業務,憑借對實體產業的理解,打通資金與資產端“最后一公里”的難題;以優勢產業為驅動的私募投行。拓展私募投行能力需憑借自身資源與行業積累,實現產業聚焦,以優勢產業能力驅動業務發展。信托公司可以利用跨市場配置、靈活的投融資機制及資產受托管理等法律功能重點發力資產證券化、房地產信托、政信信托等業務。
(責任編輯:馬先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