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保監局近期發布的風險提示提到,近一段時間以來,消費者投訴保險機構未履行提示說明義務的案件屢見不鮮,除車險以外還涉及到人身意外險、貸款保證保險等。隨著信息科技的發展,越來越多的險種可以通過電子方式投保,但部分消費者在享受電子投保便捷性的同時,沒有對保險條款、免責事項等重要信息做到知悉便簽署電子簽名或反饋驗證碼完成投保,為出險理賠埋下了糾紛隱患。
例如,投保人于某曾在北京某4S店為其車輛投保交強險和商業險。此后的2018年8月份,于某駕駛被保險車輛發生單方事故并向保險公司報案。保險公司在查勘及調查過程中發現被保險車輛未按規定時限年檢,依據相關免責條款對該賠案進行拒賠處理。于某對該處理結果不認同,向北京保監局投訴稱保險公司在承保時未對條款進行提示說明。
北京銀保監局調查后發現,本案投保人于某通過電子投保方式進行投保。在電子投保過程中,保險公司系統向于某手機發送包含鏈接及驗證碼的短信,鏈接包含其所投保車險的保險條款、免責事項說明書、費率浮動告知單和投保信息等內容,并對免責事項做了重點提示說明。
根據系統設定,需投保人點擊鏈接完成閱讀、點擊“確認”按鈕并向出單人員反饋收到的驗證碼后方能完成投保。保險公司通過短信方式履行了提示說明義務,但于某在投保過程中沒有關注短信內容,點開鏈接以后也沒有仔細閱讀保險條款和免責事項,僅為了完成投保環節便點擊了確認并反饋了驗證碼,導致其對免責條款并不熟悉。
針對此類現象,銀保監局提示消費者應注意以下三項。
一是,消費者在電子投保過程中,同樣應認真閱讀保險條款,尤其是其中作出特別提示的免責事項、投保人和被保險人義務、退保損失等重要事項更要多加注意,對包含投保信息的鏈接切莫一點了之。
二是,消費者應知曉電子簽名或反饋驗證碼具有確認投保意愿的法律意義,應像對待手簽姓名一樣慎重,在確認保險產品符合自身需求、確需購買后再履行電子投保程序,防止盲目投保。
三是,投保完成后,消費者可以通過保險公司提供的方式進行保單驗真并獲取電子保單以及保險條款等信息,如有疑問可聯系保險公司進一步了解,確保對條款理解無誤,防止利益受損。
(責任編輯:蔣檸潞)